堪称“世界第一架”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下称“跨海大桥”),已经进入最后的检修阶段。
预计4月底5月初,跨海大桥将迎来如水车流。一桥飞架南北,改变的是交通,更是长三角经济的格局。
2003年6月动工的跨海大桥,去年6月全线贯通,全长36公里,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建成后将缩短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120公里。宁波跻身上海“两小时都市圈”,宁波、上海同城效应显现。
跨海大桥通车,上海—杭州—宁波,杭州湾地区的路网格局从原来的“V”字形变为“A”字形,增加的这一“横”,将给宁波及相关城市的经济、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大桥效应
10年前,杉杉集团总部从宁波迁至上海,朱师傅开一辆大巴,在宁波、上海之间往返,负责接送员工,周五下午从上海到宁波,周日下午从宁波到上海,路上要4个多小时,这样的奔波,持续了两年。
站在跨海大桥引桥下,朱师傅对大桥通车充满期待。朱师傅现在是杉杉集团总裁郑永刚在宁波的司机。朱师傅的儿子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每个月总要回家一趟。“大桥通了,老板来来回回就方便了,儿子回家也更快了。”
海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通集团”)董事长陈龙海回忆说,1998年,慈溪人关于跨海大桥的梦想就已经起航,盼望着更便捷的通道。
“跨海大桥通车,不是简单的省点油费,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大桥是把双刃剑,地区经济结构将发生变化,地区分工也要重新定位,洗牌在所难免,这对政府、企业都是考验。”陈龙海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在陈龙海看来,交通格局变化之后,企业、个人选择更多。“哪里市场更规范,政府服务更好,就去哪里。”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综合组专家陈建军,将跨海大桥的开通带来的影响放到了长三角都市圈的高度,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跨海大桥通车,沪甬建立起直接联系,长三角城市群格局从摊大饼发展到网络式格局,宁波获得资源的途径更加宽阔,包括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内的要素流动更趋频繁,宁波的地位会得到明显加强。
大桥经济与“杠铃型”企业
陈龙海是宁波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之一,也是最早参与投资的民企之一。早在2000年,陈龙海就决心投资跨海大桥,参与大桥投资的几家民企股份屡有变更,陈龙海10%的股份一直没动,由于多种原因,大桥投资总额增加到140亿元。陈龙海对记者坦承,压力还是有的,但是他对大桥的坚定信念一直没有改变。
陈龙海参与投资之始,并没有把握大桥一定能建起来,但他很看重大桥的社会效益,没有将资金投向日益升温的房地产市场。
2004年,陈龙海在上海仙霞路买下鑫达大厦一层办公楼,将行销总部和资本运作放在了上海,生产基地放在慈溪。从去年开始,陈龙海和周围的慈溪企业家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大桥经济”。他认为,大桥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慈溪大部分企业迟早要与上海发生联系,都要树立起“大上海”的观念,形势所迫,必须赶快行动起来了,多跑跑,多研究。
实际上,陈龙海已经从跨海大桥获益,大桥开建以来,海通集团在余姚、松江、慈溪的三大工业园土地升值、招商形势喜人。陈龙海还在谋划着将慈溪生产的绿色蔬菜送到上海人的餐桌,让人们享受到生吃蔬菜的营养美味,他说正在寻找合作伙伴。
几年前,宁波方太厨具公司少帅茅忠群就在思考跨海大桥带给民企怎样的机遇,他认为大桥将带给民企发展政策和环境、发展模式“转型”、承接国际产业分工等多种机遇。
2006年2月,宁波新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新华把企业的研发和销售中心搬到了松江新桥。跨海大桥建成后,新海可实现半小时研发配套、两小时交通距离制造梯度配套,正是看中这一点,美国宝洁公司与新海电器达成协议,合作研发制造塑料喷雾器产品。
企业总是扮演着最敏感的角色。一位五年前在上海投资建厂和办研发机构的慈溪企业家胡建立,得知跨海大桥建设的消息后,马上在紧邻跨海大桥的杭州湾新区投资,生产高档模具和数码相机等IT产品。在胡建立眼中看来,在杭州湾新区投资,一是可以利用相对便宜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二是既可接轨上海,借助其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又可借力慈溪母城和宁波大市民营企业众多、产品配套半径短的产业配套优势,做到进退自如。
根据慈溪市上海商会的统计数据,像这种一头在上海、一头在慈溪的“杠铃型企业”,仅慈溪一地,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达3000多家。
政府服务要提升软实力
10年前,慈溪市就已经在进行跨海大桥可行性研究,跨海大桥开建,宁波政府部门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大桥经济”的全新概念,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决策和决定。
在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大楼的规划沙盘中,最抢眼的莫过于飞架杭州湾天堑的跨海大桥。受益于大桥效应,6年来,杭州湾新区主要工业经济指标都保持了5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1亿元,今年预计325亿元。
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综合信息科副科长余良全不无自豪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说,随着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杭州湾新区将成为长三角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上海、杭州、宁波三大中心城市的正中心,在两小时的经济圈中,将同时拥有上海、杭州和宁波三大空港,宁波、上海两大东方大港。作为大桥的南岸桥址和宁波北部门户,杭州湾新区具有无与伦比的“桥头堡”区位优势。
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地,进去要穿靴子,泥地里跋涉,如今的杭州湾新区,道路畅通、绿树成荫,俨然成了紧邻跨海大桥的活力区域。杭州湾新区将西部40平方公里土地定位为城市综合配套区块,依托大桥带动杭州湾新区新一轮发展。
余良全介绍说,大桥效应激发了海内外客商的投资热情。以汽车零部件、模具机械、电子信息、智能家电为主要投资领域的一批项目相继落户新区。迄今为止,杭州湾新区已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247个,其中内资112个,外资135个,总投资约340亿元。
慈溪市领导兼任杭州湾新区领导,余良全透露,领导们经常加班到很晚,工作人员也是高强度运转,晚上十一二点下班是常有的事。
宁波空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响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跨海大桥通车,宁波增加了机会,但也带来压力,宁波的服务水平需要提升。“企业在考虑,政府也在考虑,如何在政策、服务方面做到位,形成政策洼地。成本低毫无疑问,但成本低企业不一定就会来,还要看政府服务。服务跟上去,又有成本优势,就有竞争力。宁波需要提升软实力。”
宁波北仑区政策研究室主任傅晓也一直在关注跨海大桥建成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他表示,大桥从根本上改变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格局,这是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关键一步,而北仑区作为宁波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区域,进一步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需要从观念进入到实质推动阶段。
旅游、物流“摩拳擦掌”
跨海大桥通车在即,宁波各行各业都在摩拳擦掌,琢磨如何抓住大桥带来的机遇,旅游业是准备得较早的一个行业。
宁波市旅游局办公室副主任邵道良说,旅游业会直接受益。以跨海大桥通车为契机,宁波市将2008年作为宁波旅游上海推广年,以提高宁波旅游在长三角市场的占有率,系列活动3月下旬全面启动。
跨海大桥建立了海上观光服务平台,属国内首创,1万平方米的平台上建有高高的观光塔。陈龙海希望宁波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能够运作好大桥广告、旅游两项业务,应该有很多文章可做。
跨海大桥通车,受影响较大的还有宁波的物流业。去年9月12日,宁波市发改委主持召开会议,评审通过了《宁波航空物流暨空港物流中心发展规划》课题,来自国家民航总局、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认为,在宁波“大海港、小空港”的现实背景下,宁波航空物流暨空港物流中心的建设对实现“两港并进”,建设全国现代化物流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6年5月宁波空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出资方除了宁波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栎社国际机场和望春工业园外,杉杉集团也是主要投资方,拥有30%股份,而且空港物流中心一期就坐落在望春工业区杉杉科技创业园内。
徐响说,2002年宁波就规划了“一主六副”七大物流园区,“一主”是指北仑主物流园区,“六副”是指空港物流中心、明州现代物流中心、宁海物流中心、江北物流中心、镇海物流中心、杭州湾新区物流中心。希望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支撑,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制造业物流、城乡配送物流。
傅晓说,多年来大家担心的北仑港、上海港恶性竞争现象并没有出现,事实上,两港分别按照各自的服务地域和范围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体格局来考虑两港发展,或许两港最终走向联合。
宁波市一位官员认为,跨海大桥将上海港与宁波港、太仓港、舟山港密切地联系起来,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提供了便捷的陆路通道,可使各港口之间优势互补,进而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仅在陆地交通,而且在水上交通也能形成循环圈。
宁波港、舟山港,通过跨海大桥与上海芦潮港相通,再通过东海大桥与大小洋山港相连,串起了长江出海口江海连运“T”字形黄金海岸。现在,舟山港—宁波港—跨海大桥—芦潮港—东海大桥—大小洋山港,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港口群。跨海大桥则是连成这个港口群的关键环节。
跨海大桥通车是否带来新一轮城市竞争?对此,陈建军说,长三角都市圈城市间其实是竞合关系,谁也离不开谁,这也是都市圈发展的动力,长三角一些城市发展条件、资源条件接近,免不了竞争,但正如企业与企业竞争带来经济发展一样,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带来都市圈的发展。
新的杭州湾跨海通道也在构想之中,陈建军表示不担心重复建设,因为长三角是中国最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之一,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仍然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宁波港、上海港吞吐量都在快速增长,所以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